
阅读全文
人工智能技术目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教育形态与产业格局。深度学习框架与大模型技术作为AI核心基础设施,已成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抓手。华为MindSpore作为国产全场景AI计算框架,以其开源开放、高效易用的特性,为教学与科研提供了强大支撑;而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更为教育者带来了“如何教AI课程”与“如何用AI教学”的双重挑战与机遇。 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进程,全力构建以关键核心技术为坚实

阅读全文
4月18日-19日,2025年第三期“群雁齐飞计划”——上海院校创新实践教育和拔尖创业人才培养师资培训班在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成功举办。本次培训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创业指导站、上海大零号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办。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创新创业部部长姚栋华,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副主任

阅读全文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商业决策与管理能力已成为新时代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与上海派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推出《企业经营实战模拟》免费公开课,助力交大学子在企业经营实战中锻造商业思维,掌握企业运营精髓。

阅读全文
学生创新中心携手多家单位,重磅推出 2025 年度 “医+X” 融合创新校内赛,聚焦科学前沿思维与先进技术,致力于精心打造优秀交叉人才,全力选拔优质交叉项目。此次校内赛将严格筛选并培育一批精英项目,使其能够代表学校征战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在备赛阶段,我们为参赛者提供贴心的全程指导,包括手把手的报名教学以及一对一的专业赛事指导。

阅读全文
12月25日,上海交通大学第二届AIGC Class开班仪式在学生创新中心成功举行。上海交通大学 AIGC Class由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想集团与上海莉莉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创立。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主任助理楚朋志,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助理教授晏轶超出席本次活动,开班仪式由AIGC Class班主任赵伟明主持。

阅读全文
12月10日,由医工交叉精准医学研究创新人才实践培养基地与心理健康与数字医疗创新人才实践培养基地联合主办的讲座——“本科生科研起步指南:开启你的科研探索之旅”,在学生创新中心B楼101会议室举办。此次讲座吸引了183名来自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农业与生物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密西根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溥渊未来技术学院等24个院系的本科生积极报名,通

阅读全文
11月30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组织的“正版软件校园行”系列活动之JetBrains IDE及Kotlin编程语言技术培训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圆满落幕。本次活动得到了JetBrains公司的大力支持。培训共有120名学生报名,吸引了众多对JetBrains及相关编程技术充满热情的学生,最终有60多名学生全程参加了此次培训。

阅读全文
12月1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办的“2024仓颉编程语言-创新训练营(上海站)”圆满结营。在为期2天的课程中,同学们从仓颉程序入手,进行了仓颉服务端开发、仓颉鸿蒙应用开发等实践。本次活动共吸引了470名同学报名,最终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12所高校的98位同学参与到线下活动。

阅读全文
11月26日,由医工交叉精准医学研究创新人才实践培养基地与心理健康与数字医疗创新人才实践培养基地联合举办的讲座“文献探索新纪元:AI 助力你的学术旅程”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学生创新中心B楼101会议室成功举行。本次讲座共吸引了来自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农业与生物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密西根学院、校园管理办公室、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等24个院系的73名师生以线上或线下形式参

阅读全文
激动人心的消息来啦!上海交通大学联合JetBrains共同主办的“IDE及 Kotlin 编程语言技术培训”开始报名了!快来抢占席位!一起遨游在代码的奇妙世界,让智慧与创新在这里碰撞出最耀眼的火花~

阅读全文
仓颉编程语言-创新训练营(上海站)由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是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与华为的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本次训练营面向长三角地区高校大学生开设。

阅读全文
从多年前的Sobel与Canny一众数字图像处理算法,帮助我们检测图像中的边缘;再到R-CNN到YOLO深度学习算法,助力图片中的目标检测;从对抗生成模型(GAN)到扩散模型(Diffusion Model),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深度学习模型展示着无限量的内容生成的可能性。从ChatGPT到文心一言,从MidJourney到DALL·E,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快速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