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全文
为积极响应教育部“产学合作育人”的号召,进一步探索面向新工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缩短高等教育与行业前沿之间的差距,将社会资源转换为育人资源,努力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现结合学校总体工作安排,启动上海交通大学2025年第四期 校企专项—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以下简称“校企大创”)申报工作。

阅读全文
人工智能技术目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教育形态与产业格局。深度学习框架与大模型技术作为AI核心基础设施,已成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抓手。华为MindSpore作为国产全场景AI计算框架,以其开源开放、高效易用的特性,为教学与科研提供了强大支撑;而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更为教育者带来了“如何教AI课程”与“如何用AI教学”的双重挑战与机遇。 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进程,全力构建以关键核心技术为坚实

阅读全文
RoboTwin双臂协作挑战赛聚焦双臂机器人操作领域的前沿技术发展,致力于推动仿真与真实场景下的复杂操作难题突破。赛事由上海交通大学与张江集团联合主办,地瓜机器人、香港大学、松灵机器人等机构共同协办。(赛事官网:https://developer.d-robotics.cc/en/cvpr-2025-challenge)

阅读全文
为充分发挥高校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中的重要作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回信中“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的嘱托,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响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7部门《关于健全创业支持体系提升创业质量的意见》的部署,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级创新

阅读全文
上海交通大学数学建模校内赛创办于2021年,赛事每年举办一届,紧密对标大学阶段最具影响力的三大数学建模赛事: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以及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旨在为学生提供与顶级赛事接轨的实战平台,助力他们在更高层次的竞赛中脱颖而出。校内赛自开办以来,在培养高水平参赛队伍方面成效显著,赛事已吸引来自全校20余个院系的近50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踊跃参与,形成了跨学科、多层次的参

阅读全文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商业决策与管理能力已成为新时代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与上海派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推出《企业经营实战模拟》免费公开课,助力交大学子在企业经营实战中锻造商业思维,掌握企业运营精髓。

阅读全文
学生创新中心携手多家单位,重磅推出 2025 年度 “医+X” 融合创新校内赛,聚焦科学前沿思维与先进技术,致力于精心打造优秀交叉人才,全力选拔优质交叉项目。此次校内赛将严格筛选并培育一批精英项目,使其能够代表学校征战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在备赛阶段,我们为参赛者提供贴心的全程指导,包括手把手的报名教学以及一对一的专业赛事指导。

阅读全文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2025年春夏学期干部大会在闵行校区陈瑞球楼报告厅举行,会议隆重表彰了上海交通大学2024年“管理服务奖”获奖人员。中心教师贺婉青、乐金伟分别荣获上海交通大学2024年度“管理服务奖”二等奖、三等奖。

阅读全文
上海交通大学具有强烈的创新创业基因,历来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2016年,我校入选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2022年,我校获批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紧密对接二十大"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部署,为更好地鼓励全校教师对双创人才培养规律的各类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全面推进双创教育改革,教学发展中心联合学生创新中心现启动2025年创新创业专项基金项目的申报工作。

阅读全文
在“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要求下,实施医工交叉是我国医疗技术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传统工科焕发新活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创新中心现代医疗设备产业学院联合多家单位,举办2025年度“医+X”融合创新校内赛,以科学前沿思维与技术为切入点,培养优秀交叉人才,选拔优秀交叉项目。 本次校内赛将选拔培育一批优质项目参加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备赛过程中将提供手把手报名教学、一对一赛事指导。

阅读全文
为推动我校研究生获得更多、更好的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的国际视野,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意识,了解和掌握技术商业化的方法和技能,我校(SJTU)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共同举办2025年第九届联合暑期创业学校(SJTU-KIT Joint Entrepreneurship School,简称JES)。

阅读全文
“上海交通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遵循激发科研兴趣、发挥科研潜质、提倡创新创业实践的原则,支持品学兼优且具有较强科研潜质的在校学生自主选题科学研究工作,强调选题的科技前沿性、学科交叉性和学术创新性,重视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还将从校级“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中直接选拔优秀项目作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上海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备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