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成绩查询 ·OA入口 ·
内容搜索 ·
logo
中心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简介 中心领导 组织架构 师资力量 信息公开
中心动态 中心要闻 通知公告
中心概况
教育教学 课程体系 教学研究 基础实践 创新教学 创业教育
大创项目 大创概况 大创资讯
竞赛活动 总体概况 竞赛资讯 培训讲座
辅修专业 智慧医疗辅修 创业辅修
学生社团 社团介绍 学生风采 场地申请
人才培养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党群动态 理论学习 规章制度
党群工作
院系合作 分中心 医学院 东方之路
对外合作 合作单位 合作联系
合作交流
公益服务 科创青禾 公益动态 科创公益
公益服务

人才培养

  • icon 教育教学
    • 课程体系
    • 教学研究
    • 基础实践
    • 创新教学
    • 创业教育
  • icon 大创项目
    • 大创概况
    • 大创资讯
  • icon 竞赛活动
    • 总体概况
    • 竞赛资讯
    • 培训讲座
  • icon 辅修专业
    • 智慧医疗辅修
    • 创业辅修
  • icon 学生社团
    • 社团介绍
    • 学生风采
    • 场地申请
2021年06月29日

“面”向未来——《数字化与口腔颌面外科学》前沿讲座顺利举行

2021年6月26日,由口腔颅颌面数字化医疗创新人才实践培养基地与口腔颅颌面畸形相关新型医疗器械研发与转化研究实践基地联合主办的《数字化与口腔颌面外科学》前沿讲座顺利举行。作为“探索医+X领域”的系列活动之一,本次讲座吸引了来自医学、生医工、电院、法学、机动等多个学院的同学参与,以本科生为主,干货满满,详实有趣。

image009.jpg

活动特别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副教授蔡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科副主任医师代杰文、口腔颌面外科博士和美国凯斯西储大学临床访问学者曹健,围绕数字化与口腔颌面外科学交叉前沿的热点、难点问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系列讲座。

image001.jpg

首先,交大口腔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九院口腔颅颌面科副主任医师蔡鸣以《三维打印和导航外科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转化应用》为题,系统介绍了口腔颌面外科学系(口腔外科、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口腔颅颌面科)和相关亚专业方向(颅颌面畸形、正颌正畸、唇腭裂、颅颌面创伤、睡眠呼吸障碍、颌面整形美容)。现如今,三维打印技术在颌面外科的应用愈发普遍,通过医学模型、外科手术精准导板、个性化植入物、生物打印等等不仅提升了手术的精度,能够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也有利于医患之间的沟通交流。而导航外科技术在内窥镜辅助颅颌面微创手术、异物取出手术等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实践操作帮助医生借助实时导航更为客观决策。数字化牙颌面畸形诊断、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的研发也将是未来智能化诊疗的发展关注对象。

image003.jpg

在《正颌手术三维虚拟设计与临床转移》专题讲座中,口腔颌面外科博士、九院副主任医师、哈佛大学访问学者代杰文分享了自身在临床中的所闻所感,从宏观的口腔颅颌面外科更加细微专注于畸形整复领域,展示了丰富的正颌外科的临床案例。在正颌外科手术中从术前的手术设计、到术中的手术操作步骤(切开与显露、移动远心骨质等等)、再到术后精准性验证,智能化科技的三维技术和3D打印技术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对于临床感性的认识,同学们为未来的医学、工科实践打下了基础。正如代医生提出,未来医工合作将更加密切,医疗器械的研发、医疗软件的开发也将更好促进医学的发展。

image005.jpg


口腔颌面外科博士、九院口腔颅颌面科副主任医师、美国凯斯西储大学临床访问学者曹健以《CBCT(牙科CT)与螺旋CT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比较》为题,以CT的基本概念为切入点,向同学们介绍了传统的螺旋CT与锥形束CT(CBCT)的差别。从信号源、灰度、空间分辨率、辐射剂量等等方面,简明地向同学们展示了两种CT技术的优劣。CBCT作为一种新发展的技术,其在骨科、牙科中的应用颇具优势,在分辨率、时间、辐射等方面都远优于螺旋CT,但在软组织影响获取方面则略显乏力,曹老师也就此向同学们提出了问题。目前CBCT在国外的相关领域已经广泛应用,但在我国由于硬件设备、医学观念等限制其尚未能完全推广,对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与推广势在必行。

image007.jpg

在交流问答环节,三位老师和同学们就CBCT的特点、未来的发展和制约因素、不同钛板材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材料图层处理、材料的后处理等问题展开讨论。

通过三位老师的精彩讲座,不论是医学小白还是业已学习深入的研究生同学对于数字化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学的现时应用和未来前景都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和体悟。

经过多期探索 “医+X领域”讲座活动,同学们越发感受到医学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助力,也离不开法学、机械、材料等各类学科专业的相辅相成。而交叉学科已成为也必将继续成为前沿的热点,交叉人才已成为也必将继续成为行业所需。

在未来,基地将继续围绕医工交叉、医理交叉等相关领域,应同学所需、及同学所及,提供一系列提供创新能力、提供创新方向的活动,希望更多同学关注医+X领域,携手未来医学迈入新阶段。

文/张则

5697 0

© 版权所有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 | 沪交ICP备20190021

常见问题 | 成绩查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