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代表队在2021年世界头脑奥林匹克(OM)选拔赛中获得佳绩
2021年世界头脑奥林匹克选拔赛颁奖典礼4月18日在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头脑奥林匹克协会主席翁史烈致辞,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出席仪式并为获奖赛队颁奖。今年的世界头脑奥林匹克选拔赛赛题共有6道,分别是《幽默之旅》《虚拟世界》《古典…OMER与魔豆》《这是个陷阱》《超级英雄的袜子》和《动物与人》。来自全国13个省市的413支参赛队和韩国的10支队伍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产生各赛题、各组别的各类奖项,获奖队将有机会参加2021年线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决赛。上海交通大学OM团队荣获《古典…OMER与魔豆》大学生组一等奖。
今年的选拔赛仍然以长期题和即兴题相结合方式进行。长期题采用线上提交视频的形式,代表交大出战的OM战队则以去年校内赛一等奖团队为班底(从左至右依次为巴黎高科学院尚子逸、法学院胡嘉睿、巴黎高科学院黄家维、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黄陶然、施佳怡、钱心悦、芦梦婷),在学生创新中心李劲松老师及OM老队员的带领指导下,积极备战,牺牲了寒假的休息时间,制作道具,反复排练,精心打磨,表演团队与拍摄团队积极配合,最终呈现出了完美的8分钟视频。
今年的选拔赛即兴题则首次采用线上形式进行比赛。线上即兴题分为三大类:把语句补充完整、看图说话和选词造句。这些类型不仅要求学生思维具有灵活性和独创性,还需要学生具有观察力和想象力,更少不了大量的知识储备。解答即兴题需要发散性思维,让学生的思维跳出盒子,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要求参赛队在20分钟内,即兴完成35个创意答案。这不仅仅是对即兴创造力的挑战,同时还需要参赛成员合理分工、规划时间,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的答题,挑选出最具创意的35个答案,并及时录入提交,这既是对参赛队创造性解题的考验,也对团队协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代表交大出战的OM战队在即兴题的训练中,注重根据学生的特长进行分类训练,不仅锻炼发散性思维,还鼓励队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职业回答问题。当每位参赛队员从科技、人文、艺术、电影、动漫等方向思考时,就避免了答案的重复,最后会让参赛队员说出他们认为最有创造力的一个答案,然后对他们的回答进行分析总结,引导学生朝着创造性答案的方向思考,不断优化个人的答案。
头脑奥林匹克(Odyssey of the mind,简称OM)
头脑奥林匹克(Odyssey of the mind,简称OM),是发源于美国的一项国际青少年创新活动。以创造力为主要评价标准,综合考验参赛团队的各项素质。大赛要求选手灵活创新,依靠强大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以不拘一格的表演方式来解决技术问题。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协会每年都会提供6道不同类型的长期题,包括小车类、工程技术类、古典类、结构类、表演类,以及针对幼儿组的初级题。这些题目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施展才能的机会。头脑奥林匹克贯穿一个宗旨:“让我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让我在未知的道路上漫游,让我用我的创造力把世界变得更美好”;大力弘扬两种精神: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提倡三个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科学与艺术相结合,自然与人文相结合。
交大OM社团
交大OM社团成立于2015年,依托学生创新中心I4学生工作室,每年下半年举行校内赛选拔队员及优秀创意,参加次年的国赛和世界赛,并在历届比赛中成绩斐然。2017年第38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选拔赛(国赛)装置题一等奖,世界赛冠军;2019年第40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选拔赛(国赛)装置题、古典题一等奖,世界赛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