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疆同心 智援边疆——上海交大“科创青禾”边疆计划走进新疆喀什
2025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网宣办主任李春梅,学生创新中心副书记、副主任贾严宁,学生创新中心教务办主任、总工程师冷春涛,学生创新中心 3D 打印中心主任武书昆,实践团指导老师朱笑笑等7位教师带领 16 名本硕博学生实践团成员,携“科创青禾”边疆计划奔赴新疆喀什岳普湖县第六中学,为边疆师生搭建起一扇眺望人工智能未来的“科技之窗”。这场跨越山河的奔赴,旨在将“具身智能”这一前沿科技转化为边疆学子可触摸、可实践的教学内容,以青春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重要指示,让科技火种在边疆教育土壤中扎根生长。
科技启程:一场别开生面的启动仪式
上海交大“科创青禾”边疆计划启动仪式在岳普湖县第六中学礼堂隆重举行,人形机器人作为“特别主持人”登台开启活动,点燃师生热情,彰显科技魅力。
仪式上,岳普湖县第六中学党支部书记宫亚静感谢实践团的到来,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对智能科技的兴趣。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副书记、副主任贾严宁表示,期待通过具身智能等前沿科技的传播,在岳普湖县学生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激发探索未来的热情。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与岳普湖县教育局签署结对共建协议,未来将从资源共享、师资培训、科创支持、大中衔接等多个维度构建长效帮扶机制,以扎实举措,全方位助力当地中小学科技教育,真正为边疆中小学科技教育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为培养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提供帮助。李春梅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向岳普湖第六中学做了捐赠,助力边疆学子学习体验及岳普湖县科创课程发展。
智慧播种:具身智能课程点燃科创热情
随后,实践团为岳普湖县六中的学子呈现了一场精彩的科普盛宴。冷春涛教授主讲“具身智能机器人导论”,通过五大模块系统性地为学生们揭开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纱,全方位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实践团为100多名中学生开设了四门科创实践课程:“人形机器人迷宫探索编程开发”以迷宫挑战赛让学生沉浸式体验编程;“RoboCup小型足球机器人”和“强化学习训练AI仿真环境探索”通过竞技比赛和前沿算法训练,深化学生对人工智能核心原理的理解;“三维建模与3D打印”课程巧妙分设“创意设计”和“陀螺比赛”两个实践方向,全面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与创新设计能力。
师资赋能:为边疆培育带不走的科创教育力量
实践团秉持“授人以渔”理念,为岳普湖县教师定制了“3D打印原理与实践”和“AI赋能教学”两大主题的科创培训课程,采用“讲解+实操”的模式,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岳普湖县第六中学教研室主任唐望来表示,此次活动不仅点燃了学生的梦想,也为老师们送来了“及时雨”,未来老师们将把此次所学的科创技能融入日常教学,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为精准对接需求,实践团组织了岳普湖县信息技术教师座谈会与教育局座谈会。教师们分享了科创教育推进中的“喜”与“难”:学生热情高涨,但师资和资源不足制约教育质量提升,希望与上海交通大学建立长效合作,借助高校资源提升科创教学能力。贾严宁表示,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将以此次调研为基础,在师资培训、课程共建、赛事指导等方面持续支持岳普湖县,助力构建“可持续、能自主”的科创教育生态,让科创教育在边疆落地生根。
创新融合:人形机器人领跑课间操
实践团带领当地学生在岳普湖县第六中学操场上演了一场科技与青春活力融合的跑操。人形机器人和四足机器狗作为“特殊领跑员”,带领师生跑操,展示了科技的趣味和上海交大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实力。学生阿不都拉·阿不都瓦伊提表示,看到先进的智能机器人后,更加坚定了报考上海交大的决心,希望今后能够学到前沿的科技知识。
千里传音:生涯规划讲座指引未来方向
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涯规划讲座通过线上直播形式展开,来自全县22个班级的1100余名学生齐聚屏幕前,满怀期待地聆听来自交大学子的青春故事。张牧野、张凌浩、叶璐杰、李秉璨四位来自不同专业和学院的实践团成员,分享了个人求学经历、专业选择心得、科创竞赛感悟和备考心态调整等内容,为备战高考的边疆学子带来信心和力量。
圆满落幕:科创支教成果丰硕
闭幕式上,各方代表回顾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对学生们的积极表现给予肯定,并为表现优秀的同学颁发奖状,鼓励他们持续探索。岳普湖县教育工委委员单萍丽对此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精彩的课程为学生开启了通向科技创新世界的大门,也为教师带来了最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技术,为边疆科创教育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上海交通大学网络宣传与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春梅表示:“闭幕式并非终点,而是双方深化教育合作、持续提升数字素养的新起点,未来我们将以更紧密的协作,助力边疆教育高质量发展。”
移动科普:列车上的具身智能课堂
在返程的Z42次列车上,实践团将60多小时的归途变成流动的科学课堂,精心组织了四个主题的科普教学与互动体验活动,向乘客介绍具身智能的原理与应用,开创了全国首个具身智能主题的火车科普活动。这种“移动式课堂”覆盖广泛、受众随机,能让旅客在途中接触前沿科技知识,传播科学理念,探索了贴近大众、灵活便捷的科普工作新路径,展现了交大学子的责任担当。
本次“科创青禾”边疆计划不仅是上海交通大学响应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号召的具体实践,也是高校服务国家战略、推动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通过对接东部科技与西部教育需求,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转化,为东西部协作提供了新范式。